想不敗,“變”不敗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社會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平頭老百姓,也許不能深刻理解這一理論,但是從“一哥”諾基亞到手機界的“百家爭鳴”,從有償短信到花費流量解決語音文字多種需求的微信,從出門一大包到出門不帶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帶手機的移動支付,……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總是在悄無聲息的告訴我們,社會向前的變革步伐是歷史規律,是時代所趨。在這個肉弱強食的時代,從事物內部發生變革,就是新生,從外部促使事物變革,也許就是滅亡。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個時代對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公平的,作為服務提供者,如果你能把賣方思想轉變為買方思想,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和解決問題,市場總歸有你的一席之地。
諾基亞直板5230、滑蓋5300、土豪機N95……要說自己在求學時期能夠擁有一臺諾基亞那可是相當讓人羨慕的事情。最早的諾基亞歷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那個時候的諾基亞還是芬蘭塔佩雷鎮一條河邊的木漿工廠,以當地豐富的樹木作為原料生產木漿和紙板。一直到后來生產橡膠產品,獲得了業界的認可。直到19世紀末,當時的無線電產業正處于萌芽起步階段,都說隔行如隔山,從相對傳統行業跨界到新興行業,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還要有決心。一直到1996年,當時的諾基亞已經是通訊屆的大哥,連續15年占據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寶座,甚至到2010年一度擁有整個移動終端市場份額35%。
但是,為何現在的諾基亞只是成為你我心中記憶?而沒有成功的“活在當下”?我們在這里暫且不討論是因為諾基亞手機系統還是屏幕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其實就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節奏,跟不上商場消費理念,哪怕是業界“一哥”,最終還是倒下了。